10月28日上午,我校在綜合實驗樓0131室召開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與就業工作推進會。校黨委副書記于成學出席會議并講話。各學院負責學生工作領導、全體輔導員、學工部(處)、招就處、校團委全體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先后由學工部(處)長鄔承斌、招生與就業工作處處長劉華利主持。

會上,環境與化工學院黨委書記周國江,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母麗華分別做了心理健康工作典型經驗交流;安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劉東江、建筑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邵廣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就業輔導員王磊分別做了就業工作典型經驗交流。學生處副處長楊鳳娟、招就處副處長高志剛分別匯報了本學期心理健康工作與就業工作開展情況,并就下一階段工作任務做了具體安排。

校黨委副書記于成學在講話中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學生成長、成人,就業工作關系到學生成才、成功。他以典型案例為鏡鑒,思癥結、查原因,著重闡釋了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理想與現實、自豪感與自卑感、付出與回報、交往需求與人際關系、自我與他我、社會影響和家庭環境與學校教育的矛盾沖突,要求全體學生工作干部要深入思考、認真研究、著力解決有關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生就業等現實問題,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于成學強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以加強挫折教育為重點,提升學生心理素質。要把挫折教育與幸福教育、勞動教育等融入到心理健康課程體系中。通過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輸贏觀”,增強“逆商”,提升抗挫折能力;通過幸福教育培養學生進取心態,處理好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關系;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養成愛勞動美德,如組織學生冬天掃雪,能夠磨煉學生意志品質,增強集體團體意識,使“以雪為令、雪停為凈”的傳統發揚光大。二是以打造文化活動為重點,營造校園育人環境。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校園文化活動始終,要以思想性活動為核心、學術性活動為重點、精神性活動為引領、文體性活動為載體、群眾性活動為平臺,堅持個性化與多樣化相結合,兼顧個性與群體覆蓋面,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內涵。三是以準確掌握信息為重點,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全面、全方位準確掌握學生疫情防控、學習、生活、交往等各方面信息,把握好“放與管、嚴與松”尺度,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四是以強化“三早”工作為重點,提高危機干預能力。要強化“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嚴格程序、及時介入、果斷處置,科學有效地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要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促進大學生在正確認知、合理評價、有效調節、能動控制中實現自我健康。五是以加強隊伍建設為重點,發揮專兼職學生工作干部作用。輔導員、班主任要樹立“六種形象”(即政治形象、學者形象、導師形象、師德形象、職業形象、自律形象),做到政治入腦、思想入心、業務入門、作風入列,立足崗位,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于成學在談到2021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時指出,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當前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他要求,要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認真研判就業形勢,掌握就業政策,轉變學生就業觀念,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挖掘資源拓寬就業渠道,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促進學風建設,牢固樹立全員就業責任制,努力完成階段性就業工作任務,實現全年就業工作目標。
于成學強調,當前畢業生就業要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以加強學風建設為牽引,處理好就業數量與質量關系。在保證就業率的前提下,要以考研率提升就業質量,學風建設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永恒主題,直接關系到學生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二是以瞄準就業工作目標為導向,抓好薄弱環節與薄弱專業。目前,安全工程、機械工藝技術、土木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等專業就業率已超60%,但仍有個別專業學生零就業,就業工作要針對發展不平衡,聚焦薄弱環節與專業,促進各專業就業均衡發展。三是以發揮主體作用為抓手,調動學工隊伍與專業教師積極性。輔導員、專業教師要熟練運用就業政策,做到善知、善懂、善用,形成宣傳合力;要摸清學生就業底數,了解學生就業意向,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形成就業合力;要及時捕捉就業信息和供求變化,為就業困難學生提供精準服務指導,形成競爭合力。四是以強化就業指導為載體,解決就業理想與就業現實矛盾問題。學生工作隊伍要有一股愛崗敬業的“心勁”,引導學生轉變傳統擇業觀念,正確處理就業與融入社會的關系;要有一股勤于工作的“韌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擇業心理,把握就業與時代發展機遇;要有一股擔當作為的“拼勁”,引導學生正確實現自身價值,提高處理就業所面臨的各種矛盾的能力。
會議要求,各學院要第一時間召開專門會議,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研究部署本單位工作措施,全力以赴地提高立德樹人質量,全面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成功實現職業理想。